跳到主要內容區

系所簡介

1.1 沿革與現況

        本系成立於民國64年,設立有二年及四年制。民國68年成立機械工程研究所,招收碩士班研究生, 民國75年招收博士班研究生。隨著二專及五專學制之萎縮, 99學年度後二年制逐漸走入歷史,本系之學制趨向單純之四年制、碩士班、與博士班。 目前本系約有學生約1000位,在學大學部學生約為500多人,碩士班學生約為400(含在職專班),博士班學生約為100人。其中大學部與研究所學生數比約為1 : 1;研究所學生中,碩士生與博士生的人數比約為4 : 1

本系師資陣容堅強、專業完整,現有專任教師46位,皆獲有博士學位。專任教師依其專長領域分成五教學組:固力與設計、製造、熱流、控制、材料,另有工業界的20餘位專家博士為兼任教授。同時設計六大跨領域之學程提供大學部學生選課,以與先進產業科技接軌。並整合系所內相關專長之師資形成研究團隊群,配合系內所製作之產學合作研究手冊,以提供產業界與系內研究團隊群之交流與合作,以達成學術研究成果成功技術轉移之機制。

      
為了有效利用本系的技術專長以及提升技術水準,本系亦於2010年四月成立「機械設計加工服務中心」,此中心之成立目的為服務協助解決本校師生在尋求機械設計和加工時常碰到的問題,例如技術支援、價格與品質等,提供一元化的的各式機電研究、教學、實驗設備開發設計和零件加工服務。  

      
本系學生除了接受機械工程基本學科訓練外,還要學有專精,系所內已於99學年度提供「校外工廠實習」課程,藉由業界工廠提供工讀機會,使本系學生在學術理論外獲得之實際工廠實作訓練,以培育機械系畢業生得以在工業界職場時迅速發揮其潛能潛力,並帶動國內機械工業的升級。根據天下雜誌對台灣1000大企業所作的「企業最歡迎的人才來源」統計,本校畢業生每年皆名列前茅。而每年所舉辦之「機械系統設計比賽」,至今已有20餘屆之久,競賽題目千變萬化、精采豐富,使得本系學生得以將平常課堂上所學得的知識實際應用呈現出來。系上教師除了認真教學外,並積極從事研究工作,研究論文、專利與產業計畫的總體表現在全國機械相關科系中頗為明顯。與台灣產業界互動非常頻繁,並自我期許成為台灣機械產業的後盾。

 

1.2 目標、方向與特色

l   目標

配合國家科技發展與人才培育之需求,本系之教育宗旨在於培育高級機械工程之專業工程師及研發人才,以提昇我國機械工業之水準。


大學部的教育目標詳細條列如下:

1.培養學生成為具備工程學理基礎,並能應用於實務之工程師。

2.培養學生成為能應用跨領域知識並追求創新之工程師。

3.培養學生成為具實作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之工程師。

4.培養學生成為具國際視野之工程師。

5.培養學生成為具備專業倫理觀念,並重視環保之工程師。


 
研究所的教育目標詳細條列如下:

1.培養學生成為具備自我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術之研發人才。

2.培養學生成為能以創新思維整合跨領域知識,並主動發掘及解決問題之研發人 才。

3.培養學生成為能有效溝通專業技術與協調之研發人才。

4.培養學生成為具備宏觀視野並能掌握科技 與產業發展脈動之研發人才。

上述本系()教育目標乃是經由系務會議、工程教育認證工作小組會議、以及各常設性之諮詢委員會等多次開會討論及修改後,擬訂本系之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草案,並於9611月系務會議初步通過本系之教育目標以及學生於畢業時應具備之核心能力。後更進一步透過與學生代表、家長代表、產業界代表、校外諮詢委員會以及畢業系友等之多次座談會與意見調查,彙整各方意見後進行討論與修訂,最後於975月系務會議定案。本系並於97年通過IEET工程認證,依照工程認證學會之審查意見持續修訂本系()之教育目標,經由多次與各方代表討論與修訂後,於999月修訂為目前之版本。為求能更貼切的呼應全球技術的瞬息萬變以及多樣化的產業與技術需求,本系()之教育目標仍維持常態性的意見彙整、評議諮詢以進行細部的微調與修正。

l   方向

為因應未來科技整合趨勢,本系之教學與研究之發展朝向結合機械、電子、電機、光電、生技等產業,並以精密機械設計、精密製造與量測、自動化技術、熱流分析、光機電、微奈米科技、材料應用技術為發展方向。

基於此方向,本系教學課程之編排涵蓋傳統五大領域:(1)固力與設計、(2)製造、(3)熱流、(4)控制、(5)材料。每一領域除均有完整之科目與教材外,並配有完善之實驗設備。於研究方面,本系以先進精密機械為主軸,環繞主軸積極投入跨領域之生醫工程、光機電整合、奈米科技、先進材料、局部環境汙染排除、機車引擎、自動化與精密製造、遊戲軟體、以及智慧型機器人等關鍵性技術的研發,以提昇我國機械工程教育之深度與廣度。

l   特色

歷經數十年之發展,本系已然為國內機械產業界重要之高階人才培育機構,無論在機械設計、精密製造、機電整合、車輛工業、材料研發等各領域均可見臺科大機械系之人才,綜合本系之特色,分依「人才培育」、「實務教學」、及「研究發展」三方面陳述:

A. 人才培育

技職教育之別於普通教育體系,乃在其結合「理論與實務」,發展「應用研究」為教育重點。臺灣科技大學為技職體系之最高學府,引領技職教育之興衰,在此重責之下,本系之人材培育在大學部首重養成理論與實務兼具之工程人才,研究所則加強其應用研究之能力。另處於知識經濟時代之工程人員,必須具備有效、快速之資訊擷取與運用能力,以因應每五年全球資訊倍增之現況。因此本系之人材培育特色除培育前述具理論與實務、應用研究之能力外,特別著重涵養學生之資訊運用能力,如此在未來資訊膨脹時代,才能充分掌握正確資訊,開發個人潛力,因應技術快速變遷之環境。

B. 實務教學

本系學生主要來自高職,於入學之前大部份學生已具有實作能力與特定技術證照。為因應此屬性之學生,本系之教學發展除朝向補強技職生於專業學理方面之不足外,並以『均衡理論與實務』及『技術整合』為目標。因此在課程規劃上,著重於理論與實務並重。例如「機械系統設計」一科,即為針對此教學目標所設計的課程,訓練學生將其於各領域專業課程中所學得的知識加以整合與應用,同時培養其團隊合作之精神與能力。本課程由多位不同專長之老師分別講授一專業科目之應用領域,內容涵蓋機構設計、運動控制、選材製造、以及避震設計等。每學期並由授課老師共同規劃一適當之機械系統設計主題,學生必須根據此主題分組合作,設計並實際動手製作出成品,於期末參加「機械系統設計比賽」。本課程的競賽題目多樣而豐富,寓教於樂,充分啟發學生之學習興趣,並因知識技術之實體化,大幅提昇學生之學習成效。經由多年之實施,已蔚然成為本系之特色,並屢獲社會以及業界人士之讚賞與贊助。

C. 研究發展
        本系教師研究發展之最大特色在提供教師自由發展的研究環境,教授們依其專長、計畫導向,成立專屬之研究室,充分發揮研究專長,並可結合同儕依科技演變,發展整合型研究,以因應未來知識整合之需求。

 

 

1.3 教師參與系務運作之結構

本系本著〝教授治系〞的精神,以系務會議為最高決議機構,系主任為最高行政主管。系主任除執行系務推展工作外,亦為轉呈及轉達院、校決定的窗口。為順利推動系務工作及規劃本系未來之發展,現設有教師評審、課務、學術、系務發展、網路及計算機、招生甄試與國際事務等委員會,每個委員會皆有制定組織章程及工作要點事項,在系務上依據系務會議之決議,配合系主任執行系務之推動。如有需求,各委員會亦可召開聯合會議(如學術與課程兩委員會)進行協調,以有效彈性方式處理相關事務。在歷任系主任之領導下,整體系務之推展順利,並兼具民主精神。本系之系務作業及規劃均由相關委員會負責推動,極為順暢、公開、民主、及制度化,詳細之組織架構請見下圖。

   

 

 

1.4 系所發展特色

        歷經四十餘年之努力,本系之教學與研究在各方面已能均衡發展,歷年來在全國機械相關領域常有優異表現。除了個人的研究之外,老師之間的合作研究亦頗為頻繁。放眼未來,人力、設備、空間等之整合已為必然之趨勢,順應潮流,本系教師經多年努力,已發展出多項整合型的重點方向。基礎已經穩固且有顯著績效者不少,例如:(1)「關鍵性生醫工程」、(2)「先進空氣動力局部污染控制」、(3)「分散式能源系統」、(4)「智慧型機器人」、(5)「自動化精密機械」、(6)「先進製造技術」、(7)「電腦輔助分析與設計」等。此等研究發展重點,係依循學校屬性、地區特色、校中長程發展方向、現有人力及有限資源等條件而發展出來,團隊的成員平日均持續積極性的運作,依循研究目標、課程擬訂、設備購置、特色實驗室及人力資源等一貫嚴謹之流程,以中長程發展為標的,形成本系所之發展特色。